钢琴演奏科学性doc
钢琴演奏科学性doc钢琴演奏科学性 3.钢琴弹奏中的力度控制――在钢琴弹奏中,影响力度控制的因素 翻开琴谱,你会惊讶地发现:力度变化的提示标记最多。如何正确地把作曲家写下的力度标记弹奏出来?德国莱默尔教授在《现代钢琴演奏技巧》一书中写道:“在弹最轻的音及时,可以用轻柔、和缓的触键方式来完成。落键时,手指不要距离键盘太高。在弹奏f力度时可借助手指、手及小臂的甩动力量;在弹奏ff力度时,要利用肩关节将整个手臂的力量甩出……” 前苏联钢琴家阿列克赛耶夫并不认可,他认为学生按乐谱记号弹奏会产生力度变化表面化的危险。这将使演奏显得极不自然。他要求学生首先根据乐曲的内容来弄清楚力度指示的意义,这样自然而然就会有了必需的力度变化,演奏就会变得愈益鲜明起来。 日本钢琴家井口基成也从另一个角度表示了自己的意见,他说:“不管是强或弱,只能表示出大概的意念。如在速度上,可用节拍机正确地表示快慢; 而在强弱上,却没有一种力度的仪器可供校正。因此力度的控制时常因人而有很大的差异。从乐曲的内容看,贝多芬的f和莫扎特的f在感觉上也应该各不相同。”他还列举了一些力度术语,如: marcato (加强的,显著的)、 sf (只有该音加强)、 Subitf (突然变强)、 Subit p (突然变弱)、 rinfozanto (全部加重)、 forte (强)、 fortepiano (开始强,随后弱)、 piano forte (先弱后强)、 poco forte (稍强,出现在海顿奏鸣曲中),这些复杂的力度标记,弹奏起来也会因作曲家不一而有相当的差异。“强弱是表示在同一乐曲中音的强度对比,所以由于每个人对乐曲的不同诠释,以及各人技巧上的差异,必然会产生不同的表现。” 既然我们对谱中的力度标记的正确弹奏存在着一种不确定性,也就是说,谱上的每一个力度标记都应把它看成是一种提示,而后还是要演奏者自己判断。为此我们必须对在弹奏中影响力度控制的技术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下面就这些技术要素概述如下: ①手指触键速度对弹奏力度的影响 根据钢琴发音原理和音响物理学原理,弹奏者弹下琴键时的速度越快,击弦的力度就越强;手指触键时的速度越慢,击弦的力度就越弱。速度快,力量大;速度慢,力量小。 ②手指触键高度对弹奏力度的影响 同样重量的物体,以同样的速度下落时,上下距离远下落,能量强;上下距离近下落,能量弱。据此,在钢琴弹奏中:用掌关节抬起手指弹流动音型或用臂举高手弹、八度比贴近键盘弹奏容易得到有力、较大的音量。这时手指触键的速度和高度是一个乘积的关系。 ③用力部位对弹奏力度的影响 从“手指”到“全身重量”弹奏。这一弹奏发展过程我们可以看出不同的弹奏发力部位,对力度的影响。正如约瑟夫?迦特在《钢琴演奏技巧》一书中所说:“我们增加动量,就是使下臂或手部代替手指进行挥动,音量可以得到加强。”一个手指的力量和一种来自肩部的力量是不同的。 ④手指触键时的弯曲和伸直程度对弹奏力度的影响 手指触键时的弯曲和伸直程度也直接影响着音量的大小。当手指弯曲时,用力会更加坚实、稳定、有力,因为缩短了手指的长度,减小了阻力臂的长度,使音量变大。 ⑤手指触键的位置对弹奏力度的影响 钢琴的击弦机构是一套复杂而灵活的复合杠杆。手指弹下琴键,通过杠杆传动,钢琴的琴槌就敲击琴弦。如果手指触键的位置在琴键较靠外的部位(近身部位)弹,声音容易发出,音量也较大;触键位置在琴键靠里(远身部位)弹,声音不好控制,音量也较弱。这就好像我们平时推门,在门把附近用力,就容易把门推开,而在门合页附近用力推门,要推开门就比较费劲。这是因为推动杠杆需要的动力与动力臂的长短有关,动力臂越长,需要的动力就越小;动力臂越短,需要的力就越大。手指触键位置的变化,直接改变了杠杆的动力臂和阻力臂的比例关系。触键位置越靠里,等于杠杆的动力臂缩短,音量就越小。反之音量也就越大。 ⑥手指触键的深浅对弹奏力度的影响 在弹奏音量为p或p以上音量时,手指触键应为“全触键”,即弹奏时,手指要把琴键弹到底;在弹奏音量为p以下时,手指触键应为“半触键”。半触键和三分之一触键,四分之一触键,四分之三触键同属一类触键,它们之间区分仅仅是音量的多少。这种量的多少不可能用固定的深浅来度量,而只是仅仅凭一种感觉,从效果出发来弹出它们的不同。 ⑦在弹奏多声部音乐中,不同力量的触键对弹奏力度的影响。 在同一时间,一只手用不同的力度弹下双音或多个音,使多声部进行清晰、独立。在本节之前我们研讨的是单旋律中诸多因素对弹奏力度的影响。本节研讨的是多声部。若干单旋律在横向进行时相互交错、协同的组合。这是学生比较头痛的一门必修课。它首先要求弹奏者的每个手指充分独立,在自己听力的指引下,科学地练习对各声部的控制力。科学的练习是指先把各声部单独抽出来练习,再把相临声部相互融合在一起练,最后是全部声部的合成弹奏。 ⑧体态与力度的关系 演奏钢琴时,全身各部位要灵活协调为一个整体。我们的背、腰、腿、脚同时起到发力和支撑作用。我们在弹奏强的力度时,必然要把腰部的力量调动起来,同时要有腿部的支撑,如果脚不能放在地面上而悬着,身体没有稳定的支点,这就非常容易引起紧张,造成手指过度的负担,不利于身体力量传达到指尖。 俄罗斯著名钢琴家列文回忆:安东?鲁宾斯坦演奏协奏曲时,他的声音在整个管弦乐队的极强奏中历历可闻。他的钢琴所发出的高亢、壮丽的音响,俨然是整个管弦乐队的首领。 美国《钢琴》季刊发表过论身体的位置与键盘形成的角度与声音关系的文章,文中指出:“声音越大,身体就越需要向前倾向键盘,而身体若有微微后倾也是在最轻时……如果弹奏时过分后倾显然是不合理的。反之在弹奏时,身体过分前倾也是格格不入的。”我们不能教条地说,强奏时必须要前倾,弱奏时一定要后倾,但这一理论也反映出身体的协调动作与弹奏力度的一定关系。 在钢琴弹奏中,力度结构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有人说一份曲谱就如同一册遨?[音乐天地的导游图,那么力度结构就是这导游图中的行程索引了。按作曲家的导游图展开旅程,按曲谱上的力度结构推动音乐不断向前,我们的演奏就能更准确、更精彩地表现音乐! (十一) 钢琴弹奏中的滑动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就是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作滑动的时候,要承受来自另一个物体对它滑动的阻力。这种阻力我们通常把它称为滑动摩擦力。钢琴弹奏中的滑动摩擦力就是指在弹奏中手指尖在琴键表面作明显或潜在的滑动,这种手指的滑动必定会受到来自琴键表面对它产生的阻力,进而形成钢琴弹奏中的滑动摩擦力。 下面把在钢琴弹奏中,几种特殊的利用滑动摩擦力来获取弹奏技术的例子列举如下: 1.轴的运用 在钢琴弹奏中,我们经常遇到“越指”和“穿指”技术。“越指”和“穿指”弹奏技术就是指其他手指在一个手指上面越过或者一个手指从其他手指下面穿过。由于有了“越指”和“穿指”技术,钢琴弹奏音域转眼间就能扩大到键盘的两端,大大丰富了钢琴的表现力。这其中的功臣就是大指。是解放了大指,从而引发了钢琴技术上的大。 “越指”、“穿指”技术的核心原理是什么呢?我们把大指看作是钢琴上下运作的一个轴,不管是“越指”还是“穿指”,都是其他手指通过大指这个轴,由大指的一边挪到大指的另一边。 2.同音反复弹奏 同音反复弹奏就是相同的若干音在一个琴键上反复奏出,它是作曲家们渲染情绪、制造气氛的惯用手法。 著名钢琴家科托在《钢琴技术的合理原则》一书中,不但把同音反复弹奏作为每日键上手指运动的必定内容,而且在本书第一章开篇就介绍同音反复是加强指力及手指做到独立、平均与灵活的重要技术手段。 同音反复有三种弹法: ①同指弹奏: 用某一指弹的同音反复。 弹奏上基本是手腕发力,但也要充分发挥手指掌关节的能动性。对初学者来说主要问题是易发紧、疲劳、不易弹快。 匈牙利钢琴家约瑟夫#8197;#8226;#8197;迦特认为:“同一手指弹奏的同音反复通常会得到人们的认可,因为它有可能使发音不带泛音,并有很大的敏感性,可以很容易和准确地表现出力度强弱和速度快慢的差别,尤其在弱奏中。”迦特的意见发掘了同一手指弹奏同音反复的优点和利用价值。 ②同音,不同手指的轮奏(滑动方向朝琴键一侧退去)。 此法由于手指弹完后由手腕带动向琴键一侧退去,弹下去后临近琴键的键壁挡在侧面,若退去的动作不利索,手指就会刮上键壁。此法手指弹下去后要有一个抬高的动作,方可向一侧脱逃,使弹奏的动作范围、幅度受到限制,弹奏时会有种使不上劲的感觉,影响表现力的充分发挥(多见于一些手指力量较弱的演奏者身上)。 ③同音,不同手指的轮奏(滑动方向朝键后近身处退去)。 弹琵琶用指甲拨弦,滑动方向是由里向外,钢琴此种同音反复弹奏是用指尖触弹琴键,滑动方向是由外及里收缩。有关这种弹奏,霍夫曼说:“弹同音反复时好像你用指尖?{琴键,接着迅速把手指收回手掌,使每手指关节迅速弯曲。” 此种同音反复的弹法,手指弹奏的位置最好在琴键靠后的位置,在这个位置上弹,会产生用力小反弹力大的效果,使弹奏者既节省了力气又能获得满意的音响效果。 这种同音反复弹法,手指摆动的幅度较大,在弹奏大音量时,腕、臂、肘、肩都能参与助阵,互相配合。通过连续不断的重复音及强弱变化的逼人气势,把演奏情绪推入。 同音反复弹奏实际上就是手指在键面上滑行的运动。为什么同音反复弹奏要采用这种明显的滑行运动呢?这是因为同音反复是不同指在一个键面位置上反复弹奏,它的关键技术就是手指弹后要迅速退出,让下一个手指进入位置弹奏。若手指退出位置速度偏慢,手指就会发生重叠、挤压等现象,影响演奏的流畅。在同音反复弹奏中要使手指弹后迅速退出最有效的途径就是滑行运动。因此,同音反复弹奏的优劣及成败,完全依靠手指的滑行及由此产生的滑动摩擦力。 3.滑奏技术 在键盘上,手指滑动动作下的急速音阶进行,我们称之为“滑奏。”滑奏技术第一个实例是在17世纪由摩里奥(Moyraw)出版的钢琴曲集里(Pieces de clavacin)。莫扎特在他的钢琴变奏曲(Cison dormait)装饰音的部分也使用了平行六度的滑奏技巧。不过滑奏在古钢琴上演奏,由于连动装置轻巧敏捷,所以演奏起来比较容易。 作曲家常用滑奏表达以下几种感觉: ①通过滑奏产生一挥而就的效果,把音响推向。 ②通过重复的滑奏,更加突出即将出现的旋律的显要位置。 ③通过滑奏,让华彩的结尾增添几份新奇的感觉。 ④通过滑奏可以获得特定的音色,给人以无尽的遐想。 ⑤通过滑奏,戏剧性地连接了不同的情绪乐段。 ⑥通过滑奏,制造出特定的场景(如节日的烟雾缭绕,烟花四溅的景象等)。 ⑦通过滑奏,达到炫技的精彩效果。 ⑧通过滑奏,使用在旋律音之间的连接上,这可增加旋律进行中的活力及特殊装饰效果。 滑奏和滑动摩擦力的关系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为依存的关系。我们有时看到个别自诩轻易能弹断钢琴琴弦的壮男生,被滑奏弄得指背皮开血流,叫苦不迭。它是看得容易滑得难,只有勇气加智慧方可领悟到开启滑奏技术的要诀。那么滑奏技术应注意什么? a.指关节要挺住。在滑奏时,指关节如果松软,挺不住。它就会像抹布一般在琴键上一拂而过。 b.手指不应夹紧,应保持自然JN江南·体育最新官网入口。滑奏时手指夹紧是一种紧张的表现,严重时它导致手关节的锁闭,使滑奏不均匀和失去弹性。我们在滑奏进行中应该有一种上松下紧的感觉,这样在滑奏的挥动中就会产生流畅自如的效果。 c.滑奏应有一定速度,维持一定冲力,并形成一定的惯性推力才能使滑动轻巧省力。用慢速滑奏除特殊效果外,一般不常使用。它会造成滑动摩擦力的增加,使声音的连接和质量受到影响。 d.滑奏用指甲触键,在滑奏时最好找到手指对琴键的最优倾斜角度。角度小,阻力小,冲力大,容易被琴键碰伤指甲上方表皮;角度大,阻力大,冲力小却不利于快速滑奏。演奏者需要根据乐曲随时调整手指对琴键的倾斜角度。 e.滑奏一般使用先慢后快、先弱后强、最后冲刺的弹奏方法。这是因为物理从静态到动态开始阶段的阻力大,滑动摩擦力强。如果此时我们用力度和速度冲撞它,那我们就会为这种急性子造成的手伤和紧压效果来“买单”。 f.双音滑奏中,三度应用二四指或者用一四指。在这两种情况下,手掌应急速转向弹奏的方向。以便手指不至于被卡住。 八度上行级进滑奏时,手指如果长,弹奏时拇指弯曲;手指短,拇指伸直。小指向上行滑奏,三四指要尽量弯曲,这有助于小指的弹性。 4.慢触键 “慢触键”又叫“深触键”。它是手指用缓冲动作触键,往往用来表现内在感情。如贝多芬《“告别”奏鸣曲》(第一乐章)中,通过慢触键,刻画了人们离别时难舍难分的感情。 现在我们来讲讲手腕在弹奏中的作用。当我们仅仅控制单音的旋律进行时,只要不断改变手腕对指尖的重量或者手臂通过手腕不断改变对指尖的重量就能较好控制住指尖与键盘之间的滑动摩擦力,使指尖下的旋律婉转动听。但在弹奏双音(包括八度)及的连接时。瞬间发出不同的音、不同的声部,不同的滑动摩擦力都对手腕提出了各自要求。那怎么办?那只能让手腕退居二线,把各个音的个性要求交给手指去完成。手腕松弛地保持对键盘的适应性、灵活性及弹性。对手指控制各个不同的滑动摩擦力进行援助。 滑动摩擦力整天在我们的指尖下转悠,但与其相识者却寥寥无几,所以今天我们把滑动摩擦力这位“隐士”请到台前,让大家有所了解,更好地提高我们的演奏水平。(待续)
原创力文档创建于2008年,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分享给其他用户(可下载、阅读),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所有。原创力文档是网络服务平台方,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发链接和相关诉求至 电线) ,上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