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乐剧综打造北京“大戏”金名片
舞乐剧综打造北京“大戏”金名片2023北舞展演季将奉上47台剧(节目),90场演出,30余场配套活动;国家大剧院音乐声不断,韩国指挥家郑明勋、肖赛冠军刘晓禹、指挥家谭利华等接连登台;8小时大戏《静静的顿河》下周五将登上首都剧场的舞台,带观众感受哥萨克史诗的恢弘魅力;中国首档商圈文化综艺《京城十二时辰》第三季开启温暖治愈的京城寻味之旅……
北京舞蹈学院日前宣布,2023北舞展演季将于11月至2024年1月期间上演。此次展演季共分为“北舞大戏展演系列”“桃李杯展演系列”“青年舞蹈家展演系列”“教学成果展演系列”“毕业季展演系列”“外邀剧目展演系列”“特色活动系列”7大板块,将在天桥艺术中心、天桥剧场jn江南中国、国家大剧院、保利剧院、吉祥大戏院、北京舞蹈学院呈现47台剧(节目),90场演出,30余场配套活动。
本届展演季,作品数量多,题材风格多样。全面覆盖中国古典舞、中国民族民间舞、芭蕾舞、国际标准舞、音乐剧、现代舞等多个专业门类作品,如原创中小型舞剧专场《那些故事》(第二季)、原创舞剧《唱支山歌给党听》、中国古典舞剧《梁祝》、国标舞剧《人间四月天》、音乐剧《西区故事》等;全面涵盖北京舞蹈学院青年舞蹈家、本科、附中、研究生、考级学院等师生创排的优秀作品;特别邀请辽宁芭蕾舞团芭蕾舞剧《榜样》、郑杰舞蹈工作室《聂隐娘》等作品进行交流演出。
此次展演季还推出系列特色活动,将围绕演出作品开展北舞剧评、艺术家演后谈、创演分享会、剧目工作坊、演出主播现场直播等丰富多元的配套活动。此外,邀请文艺评论专家成立“专家评论团”,打通产学研评链条,共同研究与传播艺术前沿信息和代表性的艺术观点,让更多观众能够看剧、懂剧、评剧,让学术研究和文艺评论助推舞台艺术创作高质量发展。
北京舞蹈学院巴图表示,“相信在与各知名演出机构的通力合作下,必将扩大展演季的影响力,为师生搭建更广阔的艺术实践平台,提升学院社会服务功能,出人、出戏、出精品,为首都文化事业发展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案。”文/本报记者田婉婷摄影/本报记者王晓溪
2014年,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与享誉乐坛的韩国指挥家郑明勋首度合作,开启了二者间延续至今的不解之缘。此后,郑明勋曾多次到访国家大剧院,与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在多场歌剧与音乐会中的合作,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继2019年后时隔四年,郑明勋11月3日、4日连续两晚再度执棒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并携手青年钢琴家刘晓禹,为观众呈现肖邦《第一钢琴协奏曲》与勃拉姆斯《第二交响曲》。
11月2日排练后,郑明勋接受了媒体群访,对于再度回到国家大剧院,并与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合作,他感到非常亲切。“当我回到这个舞台上的时候,之前的所有回忆又都回来了。”郑明勋感慨道,“音乐是很重要的事,但对我来说,更重要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我很高兴再一次见到国家大剧院的老朋友以及音乐家们。”
作为当今乐坛最受推崇的指挥家之一,郑明勋曾指挥过世界上很多著名的交响乐团。与年轻时候会去尝试各种事情不同,如今已是古稀之年的郑明勋更愿意跟老朋友合作。“因为长期合作的默契,演奏家们能够理解我的意思。而国家大剧院的演奏家们就能很好地理解我,他们的演奏技巧也都很好,所以对于这次合作我非常开心。他们对于我表现出的这些耐心,我非常地感谢。”
虽然说一场成功的音乐会非常重要,但在郑明勋看来,可以对于每一位乐手有不同程度的帮助是更有意义的一件事。“也许是他们对于音乐的理解,或者演奏,又或者是其他方面,如果我能够帮助到他们,这就是我认为最有意义的一件事情。”
肖邦国际钢琴比赛(以下简称“肖赛”)是世界最著名的钢琴比赛之一,素有“钢琴奥运”之称。2021年10月,24岁的加拿大华裔钢琴家刘晓禹在第18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中一举夺冠。比赛前,刘晓禹完全是学生状态;比赛后,刘晓禹迅速驶入了职业生涯的快车道,一年要演100场音乐会,演出计划甚至排到了2026年。
如何在密集的演出中,保持对音乐的热爱,这是刘晓禹需要面对的新课题。“巡演一段时间,我可能需要休息两个星期。”当巡演中遇到疲惫和压力时,刘晓禹会用一顿好吃的来犒劳自己,也会坚持每天游泳,来平衡自己的紧张和焦虑。除了心态上的调整之外,刘晓禹还需要合理分配自己的时间。“我现在必须利用好细碎的时间练习新曲目,在演奏老的曲目和积累新曲目之间找到一种平衡。”
对刘晓禹来说,肖赛只是其中的一个选择。在刘晓禹的音乐成长环境中,并不局限在某一个音乐领域,而是广泛吸纳现代音乐、巴洛克音乐、古典音乐等各种类型的音乐,“所以肖赛之后,我也很自然地跳到我喜欢做的事情上来。”文/本报记者田婉婷摄影/本报记者王晓溪
日前,“致敬柴科夫斯基”谭利华、陈曦、安天旭与北京交响乐团音乐会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奏响,指挥家谭利华执棒,联袂小提琴演奏家陈曦、青年钢琴演奏家安天旭,与北京交响乐团先后演奏了柴科夫斯基的经典作品芭蕾舞剧《天鹅湖》选曲、《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Op.35)和《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Op.23),以此纪念这位为世界音乐文化作出贡献的大师。
芭蕾舞剧《天鹅湖》举世闻名,至今久演不衰。这部舞剧创作于1876年,是柴科夫斯基所作的第一部舞剧。此次演出精选其中的三支音乐选段——拿波里舞曲、查尔达什舞曲、西班牙舞曲,可谓经典中的经典。
《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Op.35)是柴科夫斯基于1878年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1881年在维也纳首演。虽然是柴科夫斯基唯一的小提琴协奏曲,却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小提琴协奏曲之一。
早在2002年,17岁的陈曦就曾获得第12届柴科夫斯基国际音乐比赛小提琴银奖,成为该项赛事历史上最年轻的首奖获得者。如今,陈曦与谭利华和北京交响乐团共同演绎柴科夫斯基经典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Op.35),上半场演出结束,观众掌声如雷。
音乐会下半场是柴科夫斯基创作的三部钢琴协奏曲之一《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Op.23)。作曲家把优美流畅的旋律、高超的钢琴演奏技巧和精彩的管弦乐表现手法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与谭利华和北京交响乐团共同演绎柴科夫斯基《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Op.23)的是青年钢琴家安天旭。2019年,年仅20岁的他获得第16届柴科夫斯基国际音乐比赛钢琴组第四名及全场唯一“勇气与控制力”特别奖,是近17年来中国选手在这一钢琴赛事中的最好成绩。安天旭表示,自己抱着学习的态度来演出,很开心也没有压力。文/本报记者田婉婷摄影/侯宪权
11月10日至12日,马斯特卡雅剧院的8小时镇院大戏《静静的顿河》将登上首都剧场的舞台,带领观众在原汁原味的俄语演绎中,感受哥萨克史诗的恢弘魅力。
1940年,苏联作家米哈依尔·肖洛霍夫历时14年完成了长篇巨著《静静的顿河》前后四部的创作出版,将战争动荡中顿河岸边的哥萨克人的生活画卷般展开在读者面前,成就了一部荡气回肠,充满悲怆与抗争的恢弘史诗。肖洛霍夫更是凭借《静静的顿河》获得1965年诺贝尔文学奖。
这部8小时的超长大戏于2013年5月在俄罗斯首演,2019年来到中国,在哈尔滨、北京及上海三地先后上演,震动剧坛。
《静静的顿河》中的所有演员都是该剧导演格里高利·科兹洛夫的学生,从大学一年级培养,一直到五年级毕业,表演功底扎实。据悉,格里高利在挑选演员和教学时,非常注重对学生的体能训练和培养,这也是为什么这些演员可以轻松驾驭8小时时长的戏剧马拉松。
贯穿全剧的数首哥萨克歌曲,连同富有特色的舞蹈、游戏、武术,让《静静的顿河》充满俄罗斯风情,更令中国观众耳目一新。“这就是俄罗斯!全世界独一份儿的俄罗斯的东西!”中国剧协主席濮存昕如此感慨,他们的创作让作品“从沉重的土地上飞翔起来”。他认为该剧已经完全不同于小说,而是从小说中抽离出来一群形象,展现当时哥萨克人的命运沉沦。“我们的话剧有时更多依附于情节,但他们只要能唱的就一定去唱,有很多浪漫的情绪性的东西,能量非常大。”
全剧的抒情性和史诗性紧密交织在一起,在大时代的变革之下,小人物格里高利·麦列霍夫的个人悲剧充分体现了“时代的一粒沙落在每个人身上都是一座山”。战争与社会的动荡既改变了哥萨克人的生活方式,也让他们徘徊在无尽的选择中。格里高利的一生尽是得到和失去、错误与失败,他对生活的种种选择也映射出整个俄罗斯人民在上个世纪初所经历的对“生活与命运”史诗般的。文/本报记者郭佳
昨晚,中国首档商圈文化综艺《京城十二时辰》第三季于北京卫视正式开播,与不同领域的嘉宾一同开启了一场妙趣纷呈、温暖治愈的京城寻味之旅。
本季节目全面升级,由送不完祝福的“地道北京人”蔡国庆、“脑洞大开的喜剧人”大锁、“好食好玩爱好者”宗铭组成的高能玩家团深入北京城中十个各具特色的新形态商圈,展开探寻之旅,用最切实的感受为观众带来别具一格的消费新体验。他们跟随北京城发展的脚步,走进“解压后花园”崔各庄、“遛娃圣地”祥云小镇、“国际范儿艺术街区”朗园等等宝藏商圈,去聆听百姓的生活故事,寻找匠心独运的创意好店,在探索中发现属于这片商圈的生命力。节目中玩家团成员还会随机邀请素人嘉宾成为“体验玩家”,在寻访商圈的过程中一起参与完成时辰任务,赢取“京”喜时间,为观众送出“京”喜福利。
《京城十二时辰》第三季的第一期,高能玩家团便来到了文艺与时尚相结合的崔各庄商圈。他们从赛特奥莱出发,乘坐免费的“消费巴士”来到了第一站温榆河越野主题公园。
《京城十二时辰》第三季从都市生活的紧张节奏中跳脱出来,敏锐地抓住了人们情感需求的痛点,从综艺的角度引领大众寻求内心的宁静与平和。节目用时间作为标尺,以介绍北京城的各种潮流商圈为主要,又仔细记录着北京城里百姓的迥异生活,传递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向往。